中国第一位女大使是谁?

吾爱学习 10-06 08:47

中国第一位女大使是谁?
1979年2月,随着国务院一纸任命,丁雪松出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她也创造了一个历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女大使。提起丁雪松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她的确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牛人,早年便追随周总理、王稼祥等人从事外交工作,得到了他们的悉心培养。丁雪松有三个著名的“雅号”,足以说明她在工作上的优秀和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一个雅号:“女大侠”丁雪松1918年出生于重庆,在学生时代就是一位追求进步的女青年,19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重庆妇女救国会常委。后来,因为身份暴露,丁雪松奔赴延安,进入了抗大学习。有一次,丁雪松聆听了毛主席在抗大的演讲,听得热泪盈眶,对毛主席非常佩服。后来,学员们都想亲自见一下毛主席,但毛主席日理万机,哪里容易见呢?但是,丁雪松就见到了。那天,她单枪匹马跑去求见毛主席,还真的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胆量。后来,丁雪松参加军事训练,拿到了女生组第一名;参加延安大生产运动,又拿到了开荒种地的第一名,一时成为名人,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也都认识了她。再后来,抗大的许多活动,首长来视察的时候,都是丁雪松亲自解说或是演示,成为抗大家喻户晓的女强人。
1939年7月,延安组建女子大学,抗大的一部分学生要转到这里学习,丁雪松也被选到了高级班。当时,女子大学的一个大队长的岗位空缺,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报告到了周恩来那里,周恩来直接批示:丁雪松有女侠风范,适合这个岗位。就这样,丁雪松在周恩来的推荐下,当上了大队长,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她的“女大侠”雅号开始流传开来。第二个雅号:“啤酒大使”1982年,《北京日报》刊登了一条具有醒目标题的新闻《借问啤酒何处有》,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这是一篇专题分析稿,分析的是北京啤酒紧缺的情况,人们为了喝上啤酒,拿着瓶子,还有水桶,在饭店门前排长队买啤酒。万里副总理看到这篇报道后,对北京啤酒紧缺的情况高度关注,并指示相关部门抓紧时间解决问题。可是,因为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这个工作部署之后进展不大。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有明确要求,在国内物资和技术匮乏的情况下,要引进外资和技术。丁雪松当时正担任驻丹麦大使,看到这篇报道后,就开始推进丹麦对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她的奔走下,丹麦不但提供了优惠货款,还帮助建造了啤酒研究中心,北京很快投入建成了华都啤酒厂,北京人喝不到啤酒的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因此,外交部和丹麦技术人员都亲切地称丁雪松为“啤酒大使”。
第三个雅号:船舶“圣母”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远洋航运还是非常落后的,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导航及柴油机动力系统等技术跟不上,因此,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建造一批远洋船,提高航运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这个任务,中央就交给了丁雪松。丁雪松领命后,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开始跑欧洲各大造船厂,考察技术情况。经过详细的考察论证后,丁雪松提出先从欧洲购买,再与欧洲合作引进技术的办法,解决中国远洋经济型船只不够的问题。得到中央批准后,开始运作此事。两年后,上海造船厂和镇江柴油机厂,在丹麦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制造低速船用柴油机,实现了技术上的巨大突破。同时,丹麦为中国建造的第四艘远洋轮“台洲海”号,也开始下水了。当时,欧洲有一个习惯,凡有重型船舶下水,就如婴儿诞生一样,都要找一位知名女士主持下水仪式,丹麦女王、英国女王都主持过这样的仪式。这一次,丹麦邀请了丁雪松主持这个仪式。在下水仪式上,丁雪松打开一瓶香槟酒,立刻酒花四溅,观众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由一位中国女大使主持下水仪式,这在欧洲还是头一次,所以,丁雪松便有了船舶“圣母”的雅号。1984年8月,丁雪松结束了驻外大使的使命,卸任回国。但是,她并没有离开外交岗位,转而开始从事民间外交工作,因为其干练的作风,再加上在欧洲期间良好的声誉,受到了各国的欢迎,先后多次率团出访,都受到了高规格接待,为中国的外事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另外,丁雪松的丈夫郑律成,也是一位名人。郑律成原本是朝鲜人,1933年来到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进入延安,与中国的音乐人一起,创作了《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等等音乐作品,其中《八路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郑律成也被誉为“军歌之父”。王震将军评价他说:“他是当代继聂耳、冼星海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优秀的作曲家,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郑律成加入了中国国籍,于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去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