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于世的紫禁城在哪有大院?
闻名于世的紫禁城,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但山西有座大院,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比紫禁城还大,它叫王家大院。清华大学教授王鲁湘先生曾赞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可见王氏家族之鼎盛。如果有人提到民间的故宫,或山西的紫禁城,其实指的就是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占地25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10万平方米。王家大院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建筑规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已开放的恒贞堡、视履堡、崇宁堡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余平方米。王家大院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晋商文化的建筑技术发展及建筑艺术特色。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岳,王家归来不看院”,或者更直接称它为“华夏第一民宅”。王家大院依山建堡,气势雄伟,层楼叠院,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砖、木、石三雕建筑装饰,典雅精妙,且兼融南北情调。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走进王家大院,就能感受到极高的中国传统文化品味,也让我们联想到王家的身份。其实王家的老祖宗王实只是一个务农兼卖豆腐为生的小商贩,据说在元朝皇庆年间一位名叫王实的人定居静升。在事耕的同时,王实兼做豆腐,由于技高一筹,加之为人敦厚,生意渐兴,因此王实被尊为静升王姓始祖。他用过的卖豆腐的扁担一直作为王家的宝贝,被放在王家的祠堂内,直到1940年前后,而且在大院中也保留着醋坊和豆腐坊。其实王家在十四世前,一直靠着勤劳俭朴、节衣缩食来度日,置地修房也不过是零打碎敲而已。到了王家的第十四世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等,店铺开始增多,资产也逐渐雄厚起来,开始成为了豪商巨贾。到了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家捐献24匹良马支援清政府平定吴三桂叛乱,受到了康熙帝的褒扬,从此借助清政府的实力,王家的生意规模逐渐扩大,资本也日趋雄厚,王家更是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居官、经商、事农综合行的名门王族,王家的院落也从明朝天启年间的三巷四堡五祠堂,发展成清朝康熙年间的三座府第豪宅,司马第宅和一座旗杆院,实现了由商到官质的飞跃。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王家受到封典的二品至五品的官员就有42人之多,官最高做到了正二品。王家发迹后,便大兴土木,不断建造住宅、祠堂、牌坊、坟茔,从康熙年间一直修建到嘉庆年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这也是为什么王家敢把大院建造的如此之大的原因,甚至连北京城里的王府也望尘莫及。目前对外开放的部分,仅是王家鼎盛时期大院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的特征。其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王家大院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被广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和“山西的紫禁城”。其建筑结构,融历史、哲学、力学、美学为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可谓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