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者假其长,以补其短”。句中“假”当何讲?

吾爱学习 11-23 09:25

“善学者假其长,以补其短”。句中“假”当何讲?
擅长学习的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人为万物之灵,却生而局限,种种不及万物。论力气不如狮虎,论速度不及猎豹,论高飞不逮鸟类,论视力、听觉、嗅觉俱等而下之。靠什么主宰世界?一个字“借”。借物,借力,借势,提升自己的能力、本领和办事效率。天地万物,皆可借来为我所用。其实,这何尝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太极拳讲究借力借势,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终能立于不败之地。借风使舵,千里江陵一日还;点石成金,病树前头万木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比吕不韦更早,荀子《劝学》里也有相似的言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便无所不能,无往而不胜。读书,则是假或借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牛顿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的就是借助。借一把梯子,便可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极目千里,一览众山。而这把梯子就是读书、学习。你整天苦思冥想,还不如花片刻时间看书学习。书本上知识给你的启迪,会令你一点即通。你起劲地踮脚远望,总不如登高看得更广远、更全面。读书为了什么?还不是让自己更智慧,更能干,又好又快地达成美好的愿景?对此,我们的老祖宗说得多么深刻又透彻,生动且浅俗!比那不列颠的牛顿早了两千年。想那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学取百家,该是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 圣人言,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三人行,必有吾师。每个人都有天赋所长,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而读书,正是受益于他人的最便捷的途径。天地悠悠,过客匆匆,也正是书,将历史的智慧留存汇聚,将那些逝去的中西圣哲重新请回书房,无比耐心地与你娓娓而谈,不厌其烦地为你指点迷津。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善于“借”,你便能成为智者、富者和强者。同样是借助于人,比之普通人,借助巨人的肩膀当然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这就是“借”之点睛之处,讲的是方法,也是原则。望远,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山外有青山,人往高处站。姚明与潘长江,你得选择前者。读书亦如此,必得区分高下,有所取舍。选择得当,方法得宜,为我所用,是谓善学。
反之,不善学者,则往往不知己之所短、人之所长,或忽视、漠视人之所长,且不辨书之优劣,不知精髓何在,不知哪些是值得自己学习借鉴的,又何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如同瞎子点灯白费蜡,看似在用功读书,却徒耗青春时光,劳而无益。若是再混账一些,非但没学得好东西,反将书中的那些个糟粕污浊、别人的疥疮短处都学了来,当成宝贝疙瘩,将毒药当成了补药,恐怕要害了终生,其后果绝非“东施效颦”那样仅仅遭人讥笑了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