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当中,睡眠约占人们生命的三分之一,睡眠良好是心身健康的主要标志,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表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失眠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精神上的,一般不会使人致命。但长期失眠会使人脾气暴躁,攻击性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劳。临床把失眠分为三种类型即:暂时性失眠(时有时无)、短期失眠(持续1~3周)和慢性失眠(持续3个月以上)。
一、失眠的常见症状
1、入睡困难。
2、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
4、频频从噩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7、容易被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8、很多失眠的人喜欢胡思乱想。
9、长时间的失眠会导致神经衰弱和抑郁症,而神经衰弱患者的病症又会加重失眠。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注意力不能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和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以及各个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等。
二、失眠原因
失眠与年龄有着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那么失眠的发生率就越高。老年人入眠时间延长,年轻人一般几分钟就可以入睡,但是老年人要平均10分钟才能入眠。同时,人们对睡眠的需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健康人中有的每天只需4小时睡眠,而有的则需要10小时的睡眠,睡眠时间的长短与其满意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时的情绪状态。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另外,强光,噪音以及高温等,这是经常失眠的原因之一。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
3、躯体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心脏病、肾病、哮喘、溃疡病、关节炎、骨关节病、肠胃病、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些都可以用来解答经常失眠的躯体原因。
4、心理、精神因素: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至的机会性失眠。在谈到经常失眠的原因这个问题时,专家们一致认为,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6、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长期服用安眠药,一旦戒掉,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睡眠浅,噩梦多。
三、睡眠与心理
失眠不是简单的睡不着觉,尤其是长期失眠的人,85%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大部分失眠病人往往存在敏感、追求完美、过于谨慎、多思多虑的个性特征。有心理专家指出,睡眠障碍本身就是许多精神障碍的突出症状,而80%的失眠都是“心事”造成的。生活中,很多失眠是因为工作、学习、家庭、经济、感情、人际等方面出现的原因所致。比如,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久久难眠还有些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睡觉时始终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
(一)失眠的心理误区:
1. 对睡眠期望太高,觉得一定要睡够多少时间才算好,不然就怀疑自己睡眠有问题。
2. 害怕失眠。晚上一上床就担心今天是否能睡好,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越想睡越不能入睡,越不能入睡越着急,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偶尔失眠,或者连续几天睡不好,都不是大问题,不必过分紧张。
(二)失眠的心理调节
1.不怕失眠。
保持一个平和的精神状态很重要。一旦出现失眠,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它,不要恐慌,并告诉自己:既然睡不着觉不是自己主观所能控制的,那么不妨跟它和平相处,允许自己有几天失眠的现象。
不要把失眠看得太重,试想,世界上那么多人失眠,他们不还是照样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与其在床上数数,不如潇洒起床。如果在床上睡不着而越来越烦躁,最好起床干点别的事,等有了睡意再上床。如果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往往事与愿违。
2. 调整关于失眠的错误观念
睡得少未必是失眠。睡眠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人一天睡9个小时还不够,有人睡5个小时就精力充沛。
没有绝对的失眠者。失眠的程度即使再严重,也或多或少有睡着的时候。有些自称几个月没合眼的人,但在实验室经过检查,却发现即使是最严重的失眠者,一夜之间总是会有一些短暂的睡眠存在。
3.许多失眠者都无意识的夸大了失眠的症状,这是睡眠感丧失的结果。
失眠也是一种情绪,只要不给它“能量”,不过分关注它,顺其自然,这种情绪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平静,就像高兴的事情不可能高兴一辈子,痛苦也不可能延续一生。
针对睡眠做调节,感觉却仍然不好,那就要注意,是不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医生指出,最常见的是由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引起的,在这些病症的影响下,单纯调节睡眠,作用并不大。引起失眠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和焦虑。因此,当你遇到失眠的困扰时,可能不光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留意是不是存在应该及时调节和疏导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