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特色美食有哪些?
臊面:是张掖最为普遍,也是最受欢迎的早餐。臊子面讲究"薄、亮、精",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吃起来要精。汤以鸡汤为佳,牛、猪排骨汤亦可,加入胡椒粉和和姜粉等调好味后,再加入适量水淀粉,使汤达到一定的色度和浓度,最后加入豆腐片。勾好后的汤外观晶亮透明,色香诱人。面煮好后装碗加入臊子汤即可食用。 早年张掖最有名是赵子昌的臊子面,其特点是用双擀杖擀面,面条形同韭叶,薄似纸片,长如丝带,嚼起来有筋有骨,吃后满口余香,浇以葱花,芜荽,豆腐丁,肉丁混合的臊子汤,香气四溢,令人倍增食欲,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近年来,张掖臊子面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这一传统小吃重放异彩。
牛肉小饭:牛肉小饭因其面块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而故名。小饭所用辅料为当地产红豆(即云豆),粉皮和牛肉(羊肉、猪肉亦可)。红豆煮熟后下入面块,待面块熟透后将煮熟的肉块和粉皮一起绘入锅内,调好味后即可食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张掖李文忠的小饭以选料考究,加工精细,烹制独特,用料搭配适宜,料色分明,色香味美而远近闻名。改革开放后,张掖小饭再度成为小吃经营中的主要品种,并被经营者进一步发扬光大,受到人们倍加赞誉。
卤肉炒炮:卤肉炒炮“炒炮”是张掖市一种地方特色面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圆面条,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与蔬菜相拌炒熟外加卤肉即可食。因寸段面条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卤肉炒后食用,就是“炒炮”了。
西北大菜:是用猪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适量面粉和盐、葱、蒜等调料,反复杵臼,均匀上劲,搓成直径为4厘米左右的圆柱状,用油炸熟,名曰"卷干子",斜刀切段。另将膘肥大肉切为长约10厘米,宽约6厘米的极薄片,梯状码入碗内,以盖满碗内壁为度,名曰"紫盖子"。再将卷干段装于碗内肉片之上,加入适量高汤置笼内蒸透,扣于另一大盘内,鸡蛋调汁浇于其上,即可食用。此菜色泽鲜美,清爽可口,"紫盖子"肥而不腻,"卷干子"香味独特,营养丰富,美容养颜,是张掖宴席上必上之菜。
油糕:张掖油糕表皮酥脆,色泽金黄,松软适口,入口粘甜。色、香、味俱佳,从选料,配料,火侯,制作等各个方面均独具特点。其做法是,将面粉撒入开水锅中,水边开边搅,制成烫面。然后双手蘸油,取适量烫面,以白砂糖加少量红绿丝为馅,团制成直径约7厘米,略扁平的圆糕,入油锅炸熟即可食用。
鱼儿粉:鱼儿粉夏天在张掖街巷中,别具风味的小吃比比皆是,遐而闻名的鱼儿粉便是其中之一。鱼儿粉是用精细的蚕豆淀粉制作的小吃,形似小鱼,颜色有白有红,配上调料,小菜,活象一条条小鱼在碗里游动,吃起来清凉、润滑,既充饥又解渴,是一种地道的风味小吃。
粉皮:粉皮面筋在张掖极为普遍,也独具特色,每年秋收后,农村家家户户要晾粉皮面筋,经和面揉团,清水淘洗,发酵蒸烤,切片晾干等工序制成。久贮不坏,食用方便,既可炒菜,也可烩汤,还适应于吃火锅。既是张掖名吃的主要原料,又是居家生活的常用餐料,可谓用途广泛,风味独特。
搓鱼子:搓鱼子手工搓制、形似小鱼故名。因其为手工搓制,所以入口精滑,不坨不粘,可以汤食,也可以干吃。原料以荞麦面,青稞面,小麦面皆可,由食者自定。搓鱼子在张掖较为普遍,是历来人们所喜爱的地方小吃,而且县区之间的做法不一。民乐和山丹部分地区有一种青稞面搓鱼又别具特色,这种青稞面搓鱼的特点是长,有四十厘米左右。当地搓制手法娴熟的妇女可两手同时搓,一次可搓出4根,出锅后佐以油泼蒜泥、油泼辣椒面、醋等,食之无菜亦香。
手工拉面:张掖的拉条面又称饧面,历史悠久,制作方便。面条随人喜好可粗可细,可厚可薄,可圆可扁,绵软润滑,独具地方特色。 拉条面以精细小麦面粉为原料,根据面粉的面精质程度加入浓度适宜的盐水反复揉制成团,揪成大小一致的剂子,搓条成形,抹上清油码放在容器内松劲,俗称"醒面",待醒至适当时,取出面剂,两手各抓一端,均匀用力同时向外拉扯,如此反复对折拉扯,形成适应食者要求的长面条,下锅煮熟捞出即可食用,可热食亦可用凉水略激再食,其特点是不坨不粘,精而不断,食之有味,解饥耐久。为张掖人民日常生活的主餐,更是逢年过节款待贵客的正餐。张掖拉面的制作,看似简单,但实际制作时有很多技术要示,关键是和面时要掌握好盐、面、水的比例,拉面时要掌握好力度,煮面时要把握好火侯,方能做出好的成品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