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什么?
每个家庭都有使用白炽灯,相比我们以前使用的普通电灯泡,光效虽低,白炽灯光色和集光性能好,产量大,应用最广泛的电光源。但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灯泡变黑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
白炽灯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以提供照明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电流通过灯丝(钨丝,熔点达3000多摄氏度)时产生热量,螺旋状的灯丝不断将热量聚集,使得灯丝的温度达2000摄氏度以上,灯丝在处于白炽状态时,就象烧红了的铁能发光一样而发出光来。灯丝的温度越高,发出的光就越亮。故称之为白炽灯。
白炽灯的寿命跟灯丝的温度有关,因为温度越高,灯丝就越容易升华。当钨丝升华到比较细瘦时,通电后就很容易烧断,从而结束了灯的寿命。所以,白炽灯的功率越大,寿命就越短。
根据上述白炽灯的原理,我们能知道的是,白炽灯发黑是指灯内的钨丝发黑。任何物体加热至一定程度后就会发光发热,钨丝也不例外,现在白炽灯一般以钨丝为灯丝,钨丝在通电过后就会发光发热,放射可见光,也就是灯光,这种灯光可以给予我们照明使用,所以白炽灯也就有了可利用的地方。不过像钨丝这种物体温度太高,发光发热之后,使用寿命都不会很长,所以在灯泡的制作上就加上了一些能够延长使用寿命的技术,比如用真空玻璃空间来隔绝氧气,减少灯丝氧化程度;填充惰性气体增加亮度和延长使用寿命等等。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白炽灯内的钨丝遇热生化,关灯后降温凝华,属于正常现象,与其安全问题没有关系。
在白炽灯内发亮的是钨丝,钨丝可以在很高的温度下保持稳定而不会融化,而是直接升华成气体,等关灯后,温度下降,钨气又重新凝华成固体覆在了灯泡内壁上,因为钨是黑色固体,所以白炽灯用久了以后,钨在灯内壁反复累集,灯泡就会变黑了。由于白炽灯的耗电量大,寿命短,性能远低于新一代的新型光源,为了节能环保,保护环境,白炽灯已被一些绿色光源所代替,被要求渐渐退出市场。